作者: 劉信良 (2016/03/13)
新世代醫師的“視診器“---超音波
近年在急診超音波可說慢慢變成一門顯學,在陳國智醫師辛苦大力推廣之下,不但在急診應用的範圍愈來愈廣,也加進急診住院醫師的教學項目之一。
切CT就好啦……那不能切的時候呢?
也許你會說:在急診,切CT(電腦斷層)就好啦,就算你做超音波診斷完,還不是要做CT之後,外科或其他科才會相信……但是隨處可見急診超音波的不可取代性:
第一:病人到院前心跳停止,大家都在進行CPR,連X光都沒辦法照,除了超音波還有什麼其他影像學檢查呢?
第二:腹部撞傷的病人,要知道有無內出血,不可能每個病人都做CT(成本考量) ,就算做了CT但之後有變化,也不可能想到就再做一次,不像超音波的無放射線及可重覆性;更別說輔助中央靜脈導管的放置、動態的心臟超音波及孕婦的檢查等等,你說,這是不是每個急診人都要會的技能呢?
從住院醫師以來,有幸上過陳醫師及學會許多好老師的課,也順利取得急診超音波評核醫師的資格,踏上超音波教學的路程,才發現自己做和教人做真的有很長的距離,也在每次教學中找到自己還不夠的地方。
實戰心得分享
分享一些心得,也期待能與更多人分享這個好用的技能:
1.

超音波也是如此,簡單看膀胱有沒有漲,進一步看腹部主動脈瘤、腎水腫、FAST(外傷病人重點式腹部超音波)、心包膜積液、心超、氣胸等胸超……慢慢進步,把它當成第二個聽診器搜集資訊
2. 先問一個問題,再去做超音波來解決這個問題,如一個病人胸痛,想到有沒有可能是氣胸,再去做胸部超音波來看肋膜的影像來解決是不是氣胸,而不是去看有沒有其他問題。
3. 找到機會就做,尤其是已經做過其他檢查証實的疾病,更要把握看看超音波是長什麼樣子,如做完CT確定是主動脈剝離,趁空檔一定要看一看主動脈根有無擴張或flap
4. 有到院前心跳停止的病人,急救中一定要用超音波找原因,利用換手分析心率時看心超、看兩側肺部、壓胸時可看插管位置、IVC、FAST、DVT等
只是為了評鑑嗎?ACLS高級心肺復甦術

教學相長
從我考到指導員資格開始上課到現在,也上過數十次的課程,也從中獲得很多的收穫:
1. 可以跟其他科別交流:在急診久了,很多事只會用急診的常規來看,從跟其他科醫護人員的交流中,也可以知道自己平時哪些處理是有待改進的,他們也比較知道我們的辛苦,之後遇到也比較客氣
2. 強迫自己進修:幫醫師上課其實不輕鬆,尤其是幫心臟科醫師上急救!!有點班門弄斧的味道,但其實我們還是有很多他們不知道或是要練習的部分,也是因為這種壓力會讓自己去查新的東西,才能言之有物
3. 一直有上台的機會:醫學中心ACLS的課絕對不會少,從學生到醫師到護理人員都要上,所以一直有機會練習及改進自己的上台及簡報,也會因每年有新的講師而有危機意識,不能每次都拿同一套來教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