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作者:劉信良
這是最近繼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?」和「驚人習慣力」之後
我看的第三本討論“習慣“的書
因為我一直覺得:減重健身的重點 不在於怎麼吃 怎麼動
而在如何維持健康的習慣!!
題外話 這本書也是我開始“一天至少看一頁書“的迷你習慣後的一個月內
看完的第二本書喔 迷你習慣真的有效!!
以下節錄了一些各章節的重點
讓我們一起看下去!!
第一章 意志力的三種表現
意志力包含了:我要去做 我不去做 我真正想做 這三種表現
需要靠自我察覺 脫離自我導航的一些日常固定行為 固定壞習慣
冥想有助意志力訓練 要把注意拉回呼吸上
用小練習來鍛鍊自制力,練習要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有幫忙
第二章 身體裡的意志力本能
壓力會損耗意志力 會讓誘惑更誘人
走出戶外 減慢呼吸 睡得好 深呼吸 都可增加意志力
第三章 為什麼人會累到無力抗拒
太累而無法發揮意志力時 試著克服第一次出現的疲勞感
為自己的意志力找動力:個人的酬勞 做到後會有誰獲益
當你有所進步人生會變如何
找出:“我真正想要“的力量
意志力就像肌肉 會累 可鍛鍊
第四章 為什麼善行成了放縱自我的許可証
道德許可証的概念:做了一件好事 對自己滿意時
反而有可能信任自己的衝動 允許自己使壞
我值得的感覺 忘記原本的目標,而屈服於誘惑
故要把重點放在目標與價值上
要把想要做的行為 當成幫助你“達到目標的事“,而不是道德上“對的事“
要把想要做的行為 當成幫助你“達到目標的事“,而不是道德上“對的事“
區分道德困境和一般的難題
運動是達到目標的必要步驟,而健康飲食也是
運動是達到目標的必要步驟,而健康飲食也是
這兩個是不可互換的,達成其一不代表另一個可以放水
別把支持目標的行動當成最終的目標,只是達成一項與目標有關的事
有進度 有時反而會被當作鬆懈的藉口
別把支持目標的行動當成最終的目標,只是達成一項與目標有關的事
有進度 有時反而會被當作鬆懈的藉口
處方:回想為什麼做這件事的原因 可改變對自我放縱當成獎勵的感覺
人會對於達到目標的“機會“感到興奮
人會對於達到目標的“機會“感到興奮
而把這個機會當成真正達到目標的滿足感
減少每天行為的可變性
減少每天行為的可變性
把所做的每一個決定,都當成對未來所有選擇的承諾
如吃糖果改成 以後每天這個時候都要吃糖果的後果,真的是我要的嗎
光環效應:墮落的事和良善的事並列就會發生(如慈善加巧克力)
解法:找具體的衡量數據來判斷選擇是否有助達成目標
大腦會把酬賞的承諾錯當成快樂的保証
酬賞系統 多巴胺->期待酬賞 --胡蘿蔔
同時引起壓力 感到焦慮 --棍子
酬賞系統未必能帶來好心情
壓力下 增加多巴胺神經元活性 增加誘惑力
真正的抒壓:不剌激多巴胺釋放 不依賴酬賞
光環效應:墮落的事和良善的事並列就會發生(如慈善加巧克力)
解法:找具體的衡量數據來判斷選擇是否有助達成目標
第五章 為什麼人們錯把渴望當成快樂
大腦會把酬賞的承諾錯當成快樂的保証
酬賞系統 多巴胺->期待酬賞 --胡蘿蔔
同時引起壓力 感到焦慮 --棍子
第六章 為什麼壞心情會導致我們向誘惑投降
酬賞系統未必能帶來好心情
壓力下 增加多巴胺神經元活性 增加誘惑力
真正的抒壓:不剌激多巴胺釋放 不依賴酬賞
如:運動 按摩 出外散步 瑜珈等
被提醒到死亡 就會在承諾酬賞的事物中尋找安全
管他的效應:導致大失控的,並非第一次破戒本身,
被提醒到死亡 就會在承諾酬賞的事物中尋找安全
管他的效應:導致大失控的,並非第一次破戒本身,
而是產生的羞恥心、罪惡感、失控、失去希望
解法:自我寬恕 支持自己
寬恕 而不是罪惡感 能增加責任感 帶走羞愧及痛苦
方法:感覺如何?了解人犯錯是難免的 要如何安慰有同樣經歷的朋友
要避免用改變的承諾來改變心情 而不是改變行為
樂觀中帶點悲觀,預測何時及如何會受到誘惑 先想好計畫防止屈服
只要跟誘惑保持距離,就比較容易抗拒
要求自己等十分鐘 提醒有哪些長遠報酬 並保持距離(同理 十分鐘後再放棄)
方法:想像為了眼前的報酬 要放棄未來的最佳報酬
寬恕 而不是罪惡感 能增加責任感 帶走羞愧及痛苦
方法:感覺如何?了解人犯錯是難免的 要如何安慰有同樣經歷的朋友
要避免用改變的承諾來改變心情 而不是改變行為
樂觀中帶點悲觀,預測何時及如何會受到誘惑 先想好計畫防止屈服
第七章 為什麼人會為了眼前滿足而出賣未來
只要跟誘惑保持距離,就比較容易抗拒
要求自己等十分鐘 提醒有哪些長遠報酬 並保持距離(同理 十分鐘後再放棄)
方法:想像為了眼前的報酬 要放棄未來的最佳報酬
=>想像已經獲得未來的報酬 未來的自己正享受成果
=>問自己是否想放棄未來的報酬
訂定更易執行的目標 增加改變心意的難度 賞罰的方式
想像未來 寫信給未來的自己
好壞習慣都會感染
好壞目標也會感染
關係愈親密 感染力愈大
社會認可是促進行為改變的重要因素
訂定更易執行的目標 增加改變心意的難度 賞罰的方式
想像未來 寫信給未來的自己
第八章 為什麼意志力會互相感染
好壞習慣都會感染
好壞目標也會感染
關係愈親密 感染力愈大
社會認可是促進行為改變的重要因素
只要相信新的行為可讓我們在最重視的團體鞏固地位,就比較願意去做
反彈效應:愈是不想 愈是一直想到
第九章 意志力的極限
解法:了解正在被誘惑、接納、思考、想想目標
將我不去做的挑戰 改成我要去做的挑戰 任務不在於對抗食欲 而在追求健康
把不去做壞習慣 改為以新行為取代 想一想壞習慣改了可以做什麼事
自我察覺 自我關懷 記取真正的重點 就是自制力的根本
充分感受(但不要每個想法都相信) 接納渴望(但不必順從) 察覺衝動如何變化
將我不去做的挑戰 改成我要去做的挑戰 任務不在於對抗食欲 而在追求健康
把不去做壞習慣 改為以新行為取代 想一想壞習慣改了可以做什麼事
自我察覺 自我關懷 記取真正的重點 就是自制力的根本
充分感受(但不要每個想法都相信) 接納渴望(但不必順從) 察覺衝動如何變化